同时也懂得避让不及了,就伏地躲炮。
完全不被炸着是做不到的,但只要会避让,却能在一大半的程度上避免被炸。
另外,义军在罗猴山设伏重创左良玉后,城口休整训练期间,义军也认为,既然咱能这样伏击官军,那就难免哪一天大队伍行进途中同样遭到官军的伏击。
所以在训练时,义军就特别训练了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来减少伤亡,不致像于罗猴山的官军那样被杀得太过惨烈。
随着各大营的将校们这一声喊,凡是将校和轻功好的卒尉,甚至有功夫的士兵,纷纷飞身,腾空跃起,一边拨箭,一边迅速跃上了官军的伏击阵地!
甚至还有跃到了小炮阵地上去的,上去就是一顿好杀!
军士们不能飞身腾空,则在原地,尽量站得稀疏一些,急挥双头叉挡箭,同时在炮弹飞来时注意着防炮!
将校高手们反而跃进了伏击阵地来杀人,自然,官军第二波、第三波火箭,能射出来的就越来越少了。
而红衣小炮发射出一枚炮弹后,要装上第二枚,然后用草纸火捻点然引线,引线还要“嗤嗤嗤嗤”燃一小片刻,才能点然引信发射出去。
而红衣小炮的射程,只略微比弓箭远一点儿,炮阵地也就在弓箭手阵地的稍后一点儿的山坡上。
所以这些训练有素的将校高手一遇到突袭,就立即行动了,这一百门红衣小炮,竟然有一多半没能发射出第二发!
但全部都没有机会再发射第三发炮弹,炮手就身首异处了!
红衣小炮一失去威力,弓箭手又被大量杀掉了,将校高手就专找官军将尉对杀!
但伏击阵地上却并没有见到有将官,义军将校高手于是就大杀伏击阵地上的军士!
随着这一瞬间的变化,义军军士不必拨箭矢了,还反而挥动双头叉朝山坡上冲!
而山坡上的伏军也扔掉弓箭,挥刀挺枪,纷纷跳出伏击阵地,呐喊着朝山下冲杀!
张献忠、景大山、吴刚、肖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和中军守御大队的将领们,以及其他有功夫的,也都一样,一听到响箭就警觉了!
一见到火箭和炮弹在飞,立即喊叫一声,就分别飞身跃上两面山坡上官军的伏击阵地,很快就把官军的弓箭火炮阵地给打散了,让官军不能练续发射火箭和持续发射炮弹。
左良玉军发起伏击,张献忠军奋起反击,说话说了这么久,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这也就是埋头喝几口温水吞下肚去那么一小片刻!
紧接着,驿道上、驿道两边的空地和两边的山坡上,因为没办法再继续发射火箭和炮弹了,两军官兵就乒乒乓乓、吆五喝六地打杀在了一起!
一时间,前后近十里长的这一段两边高中间低的开阔山沟里,密密麻麻,尽是正在生死搏斗的军士!
义军将领校尉,因找不到那么多官军将尉对手,就针对官军军士大开杀戒!
一时间,炮声没有了,只有喊杀声震耳欲聋,山谷里黄尘滚滚,两军杀得天昏地黑,鬼哭狼嚎!
左良玉身边的一干高层将领,站在伏击圈中段一处既高又隐蔽的地方,观看着战局。
按照官军的战法,两军对垒,自然是将领先出阵,攻城爬云梯,就是军士先上。
而设埋伏打伏击,则是弓箭火炮做开胃菜,紧接着着由旗尉级军官带领士兵率先冲杀,将领校尉们压阵,最后冲杀。
因而,刚开始发起伏击时,官军的校尉以上军官,都还在伏击阵地的后面观战,所以义军将校找不到将尉对手来杀。
左良玉看到,他的军队,头一波密集的火箭从两边射出,夹杂着炮弹也在爆炸,心中甚是高兴。
但他刚一高兴,立即就又看到,张献忠军队刚一开始遭到火箭和炮击,队伍中立即就往两边伏击阵地上飞身跃上去了很多高手!
没几下,就打乱了伏击阵地上弓箭手和炮阵地的阵形!
紧接着,弓箭火炮竟然停了!
两军提前开始了互相搏杀,并很开杀成了一锅粥!
左良玉心里有些微微的遗憾,觉得没能如愿在火箭和火炮轰击的过程中,就像自己在罗猴山遭伏那样,几波火箭和炮弹,就把张献忠军射杀掉一大部分!
但左良玉看到这一幕,脑子里灵光一闪:自己以后要是在这类地形再遇到这类伏击,贼军的这种反击方式也可以为我所用啊,这样岂不就大大减少了初期伤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