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乱世枭雄 > 第301章 大网已经张开(第2页)

第301章 大网已经张开(第2页)

争食王黄鹞子;

武都王马超;

顺虎过天星梁时政。

这些,就是后来恶名昭著的摇黄十三家。

于是,花名册和点卯,就成了既有大队、小队、桩,又有各个大王和堂主、舵把子等等单位称号,很是好玩。

但是,不管怎么说,摇天动和黄龙二人,硬是用这种办法,把这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义军大营给组建起来了,而且摇黄二人还自称是王家军第十九大营。

摇黄大营有了这个实力,那就够官府和官军喝一壶的了!

和张献忠会了面的以后几年里,摇黄大营就按照张献忠的安排,活动在川东山区和川北山区,为张献忠守住川东门户。

同时让川东山区不能有像样的明朝基层政权,各级衙门一冒头就会被灭掉,另外还暗中保护王泗的葫芦谷。

再来说杨嗣昌,一住进襄阳的兵部前线衙门后,就立即派出传令兵,分别朝四正和六隅的所有巡抚和都司,都发送了十面张网战略开始执行的命令。

杨嗣昌要求各地,有敌情无敌情,都要扼守好要冲,随时通报情况,保证信息畅通和及时。

并重申,任何人要是因执行和配合不力,贻误了战机,影响了剿总的围剿行动,一律杀无赦!

到了一六四零年开年以后,杨嗣昌这个一直低调的新官,终于烧起猛火来了。

按照杨嗣昌的新政令,不但在四正和六隅大网上的所有军队,都必须一改以前的划地为界的消极防守。

现在不仅主动派出军队扼守要冲,还必须各自派出信使互通情报。

哪里一有敌情,防守网络上的相关的军队都会很快就知道了。

至于专事追剿闯军的贺人龙,和专事追剿张献忠的左良玉,不但加强了与四正和六隅大网上的所有军队的联系互通,更是派出了各式各样的远近哨探,还在关键要隘建立了以客栈、路边餐馆面目出现的联络站!

这样,也就是建立起了千里眼、顺风耳体系,这就对敌情掌握得更为清楚和及时了。

于是,一六四零年的闰正月,也就是第二个正月,相当于二月间,左良玉军就根据哨探探得的情报,带着四个都司约十二万重兵,已经一路追到了岚皋县以东离太平县城不远的地区了。

而且,左良玉还探得了张献忠军驻扎在城口,已有半年多了,今年正准备进军四川。

甚至还知道了,张献忠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了城口,正在朝着太平开拔。

根据这一消息,左良玉决定,在城口到太平的驿道必须要绕过大山脉的必经之地枸坪关设伏!

这一次,务必要重挫张献忠,以雪罗猴山之耻。

但是,张献忠的军力实在太强,虽然左良玉以为张献忠拥有十几万军队,但并不知道张献忠竟有二十四五万军队!

不过,有一点左良玉是知道的,要想一口吃下张献忠,必然被噎着,甚至被噎死!

于是,左良玉在布局枸坪关伏击之前,就差人向四正六隅大网内临近的四川巡抚邵捷春辖内的驻达县都司郑崇俭发出了协剿通知。

左良玉要郑崇俭提前把军队推进到太平县的东南部地区候命,待贼军遇伏后,弄清了贼军的去向,再来谋划前后合击。

这一次,左良玉根据张献忠军在罗猴山伏击了他后,并没往陕南走,却一路跑到城口来休整,今天一开初就往太平方向开拔,断定张献忠军必然要想图谋四川。

所以,左良玉在枸坪关设伏时,就为下一步再次夹击做好了准备。

这也就是杨嗣昌四正六隅战略的体现,就是让你贼军走到这里在这里挨打,走到那里在那里遇伏,管你怎么走,后面都有重兵追击,前面都有围军等着。

你贼军再强大,就这样不停地把你追击围剿下去,你必然越挨打兵越少,看你还能拖多久?

可见,杨嗣昌和左良玉都自视甚高,还是有高的理由的。

左良玉做好了统筹安排后,在枸坪关布置好了伏击,并且把随军携带的,工部按杨嗣昌的命令,仿照曹文诏的发明,刚刚赶制出来的首批一百门红衣小炮和一千发炮弹,布署在了伏击阵地上。

以前,熊文灿虽然知道曹文诏缩微了红衣大炮,发明出了红衣小炮,但熊文灿认为,只有守城守关和攻城才用得上大炮,野外作战,有弓弩就足够,就没有引起重视。

但杨嗣昌上任后,他的主要任务是追剿贼匪,他就认为,曹文诏那种红衣小炮,正好用于两个剿总追剿贼兵所用,对他的四正六隅战略特别有帮助。

所以他杨嗣昌一上任,就把打制红衣小炮纳入了他的计划。

但毕竟时间这么短,到开年后,只有一百门红衣小炮能交付使用。

因为张献忠这股贼匪实在太可恶了,连皇陵都敢捣毁,连王爷都要灭门,所以就把首批红衣小炮先给了左良玉,用于追剿张献忠。

贺人龙那里,下一批红衣小炮交了货,再交给贺人龙用。

当然,左良玉设好伏后,心里也不是很踏实。

左良玉担心张献忠改道,虽然地形和道路不具备半路改道的条件,但左良玉还是派出了数路便衣哨探,随时打探和报告张献忠军的动向。

于是,张献忠的王家军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举一动,就都在左良玉的视野中了!

左良玉那头设好了埋伏和堵击,再回头来说张献忠。

因为年前是把太平县清剿了的,向四川进军,要走到通江,才会有作战目标。

所以从城口出来,直到通江,这么远的这一段山路的沿线,连乡镇里长乡下富恶都是肃清了的,大军就没有像以往那样,先头部队要先走一天两天,根据情况至少要先走半天。

这一次,就是第八大营在前开道,全军都紧跟着行进,中军则跟着第八大营走,以便及时掌控前方遇到的偶然事件。

辎重则偏后,辎重后面,还有四个大营断后,一路晓行夜宿,以常规速度行进着。

当然,第八大营照样派出了前哨便衣探子,到队伍前面二三十里远打探前方情况。

队伍就这样浩浩荡荡地朝前方行进着……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