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光刚亮。
苏明丽和张小花几乎是同时到了诊所。
有了昨天的经验,两人不再手忙脚乱,配合也默契多了。
通风、打扫卫生、烧开水、把罗汉果菊花茶备好……一套流程下来,井井有条。
开始营业没多久,门口就出现了熟悉的面孔——昨天第一个来量血压的周大娘。
“苏大夫!我带我老姐妹过来了!”周大娘嗓门洪亮。
而她旁边那位胖胖的大妈,弯着腰显然是不舒服。
苏明丽连忙起身迎接:“快请坐。”
一番仔细询问和检查后,她开了几服舒筋活血的中药,又叮嘱了用法和日常注意事项。
胖大娘原本还半信半疑,但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感觉到苏明丽是个耐心的医生。
所以不但配了药,还多问了几句自己老伴的头晕问题,苏明丽都尽量解答。
“姑娘你这诊所开得好啊!态度比大医院那种板着脸的好多了!”
胖大娘走的时候乐呵呵,连连说以后有个头疼脑热就上这儿来。
上午人不多,偶尔有街坊进来喝杯养生茶,顺便聊几句家常。
到了下午快放学的时候,人流量才渐渐多起来。
一位年轻妈妈抱着个不停咳嗽的孩子走进来。
苏明丽带上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肺音,诊断是受了点风寒引起的支气管炎。
拿了些儿童止咳糖浆,并嘱咐回家后注意保暖,多喝温水。
傍晚时分,又来了两个结伴的工人,问有没有治跌打损伤的膏药。
就这样零零星星得忙活,一天下来,总共接待了五六个来看病的人。
虽然跟卫生所的接待量没法比,但对于刚开业第二天的小诊所来说,已经算是个不错的开端。
傍晚六点多,天色渐暗。
卫生所的老同事刘善仁医生,提着个帆布包溜达过来,看样子是刚从卫生所下班。
“刘医生!您怎么来了?快坐!”苏明丽又惊又喜。
张小花也连忙倒了杯热茶递过去。
“来看看你,”刘老医生坐下喝了口茶,环顾四周:“不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收拾得挺像样。”
“这都是您当初教得好,耳濡目染学了点皮毛。”苏明丽谦虚道。
刘医生摆摆手:“跟我可没关系,是你自己有本事。”“怎么样?这两天病人多不多?”
苏明丽大致说了下情况:“刚开业,都是附近街坊零零散散来看点小毛病,图个方便。”
“慢慢来,口碑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刘老宽慰道。
随即他又想起什么,带着点看热闹的语气:“你这一走啊,卫生所可热闹了。”
“病人分摊到其他人头上,大家都比之前要忙了些。”
“那个孙婉儿本来就娇气,看了几个病人嫌累,态度差得不行,结果被个老太太当场指着鼻子骂了一顿好的!”
“你是没看见呐,当时那脸拉得老长,差点哭了!”
苏明丽听到她吃瘪,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
脑海里都能想象出孙婉儿气急败坏又不敢发作的样子。
张小花在旁边听着也跟着乐。
“对了,你这次走周所长没为难你吧?”刘老医生又问。
“没事,按规定他不敢不放人。”苏明丽轻描淡写带过。
两人又聊了会儿,刘老医生起身要走。
苏明丽从柜台下拿出袋水果,硬是塞到刘老医生手里。
“刘老师您拿着,给师娘尝尝。”
“这孩子……”刘老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那我先走了,有空再来看你。”
送走刘医生,天已经彻底黑透了,苏明丽和张小花开始做收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