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知道因为自己过于年轻,不足以让这群学生对心服口服。宋玉妍装作对底下对骚动全然不知,自顾自地开始自我介绍。
“虽然我没有比你们大上几岁,但是自认为在小提琴上,还是能有些经验可以传授给你们的。”她脸上扬起一抹自矜的笑容。
“毕竟我11岁时就拿到了梅纽因赛事的一等奖,15岁时运气好,又拿到了柴可夫斯基小提琴金奖。”
但凡了解过这门乐器的都知道这两个奖项的含金量。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是不能让这群来自南韩各地的精英对她心悦诚服的。
年纪轻轻就能在国际赛事上斩获最高荣誉,这让底下的学生对她的水平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此后我一直在朱莉亚音乐学院求学,人生的一半时光都在那里度过。”说到这里,她的眼底浮现出一抹怀念。
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控制欲望太过强烈,想来原身也不会下定决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选择在全世界“流浪”。
宋玉妍从琴盒里取出自己备用的小提琴,这把琴音色不如古董琴那样柔和。但声音也很成熟,用来教学是绰绰有余了。
“无巴赫,不古典。我先给你们示范一曲《G弦上的咏叹调》。”
手下没有真材实料,不能压服这群学生的话,日后的工作很难开展。
说不定教授时,这群学生还会来一句:你行你上啊!现在宋玉妍撸起袖子,明摆着告诉她们,我行我还真能上。
她微微拧了一下琴轴,确定四根弦大致的音在440hz范围内后,又微调了一下。
琴弓从弦上擦下第一个音符,松香的灰尘在空气里散落,被肉眼捕捉不到。
灯光挥洒在她的身上、琴上、手上,藏青色的连体长裙衬得她一静一动都十分优雅。脸上的笑容温婉,连贯的音符像是平静的水湖上起了一圈又一圈规整的涟漪。
轻盈中又带着秩序的美感。
她右手的基本功很扎实,在弓尖部分演奏时,手臂上的肌肉线条更加明显。每一个音都十分悠长,纯净般、诗意一样的旋律从她手下流淌出来,让演奏者像是用琴声在和永恒对话。
巴赫音乐中的神性在这一刻酣畅淋漓地体现。
宋玉妍脸上温婉的笑容不变,第二段旋律的起伏更大了。
重音时左手在指板上的力道稍稍加大揉弦不再是蜻蜓点水般,而是运用了一点点手臂。等到颤音时,手下的动作更加轻柔到小心翼翼的地步。
高潮和平缓交替出现,像是林间一直流转的清风,在她琴弓的指挥下往她需要的地方吹过。又像是海岸边起起伏伏的浪花,大小交错,带给人不一样的安宁。
最后音符回归静谧,留给听众无限的想象。
这算得上是小提琴最著名的曲目之一,对于在座的人来说,在技巧上拉奏都不难。
难的是能把简单纯粹的旋律拉出曲子里神圣的调性,只在G弦上演奏所有的主旋律就注定这首曲子的丰富性不如其他。
总之,很考验演奏者的功底。但宋玉妍在没有钢琴伴奏、没有低音伴奏的情况下,拉出了隽永的意味。
台下的学生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仿佛在沉醉在那触及心灵的美好中。过了半分钟,他们才如梦初醒,开始鼓掌。
能够不花钱,就听到大师级的演奏水平,看来这次学院找来的非专职教师并不是水货。
这让教室里一时间都是掌声的回音。
宋玉妍看到他们的反应之后,这才舒了一口气,不枉费她这几天一直在苦练这首曲子。所有的技巧、细节,都是经过反复的练习,靠着自己的感悟一点一点地磨出来的。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宋玉妍,以后是你们演奏方面的老师,如果有专业性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她把琴放好,双腿交叠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首尔大弦乐系都是采取小班制授课,一个班也就十几个学生,而小提琴专业一个年级也就一个班。
这样的录取率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只有足够优秀、家庭条件不错又有天赋的学生才能进入这里深造。
“在我的第一堂课上,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没有获得充分的运弓技巧之前,花时间去发展左手是没有意义的。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为了考学,只练习固定的那么两首曲子,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这节课主要是纠正他们拉琴时的坏习惯,她先是和他们说了一些右手的练习方法,比如手腕要放松能熟练地控制住琴弓。
并并且针对弓根和弓尖处要做特殊的训练,因为这两处比中段更难以掌握。
她再次拿起小提琴示范,琴弓像是她的手臂那般听话。拉空弦时,琴弓的运动的轨迹几乎是一条直线。
下面的学生紧紧地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发的细节。就算他们离职业演奏家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的流畅演奏能力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只有你的右手能够足够地掌控琴弓,做到每一个音都能绝对均匀,这样乐器的歌唱性才能发挥到最大。”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她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给他们布置了今天示范过的《G弦上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