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老太太逛商场,不用打听,只须稍加引带,褚妈就把褚家大小事情及周边情况都对沙安然说了。介绍家里住的那些外来人口时,褚妈发挥想象,添油加醋,使叙述有滋有味儿,而她的褒贬、立场、态度,也是泾渭分明。
以前沙安然不喜欢跟老人相处,讨厌他们身上那股子特有的老人味儿。可跟褚妈在一起不到两小时,她就觉得老人不难掌控,处着也简单,轻松,聊起天来,像开启了自动模式,聊着聊着,就把心里的好恶、爱憎都晒了出来。
性情!那就用性用情啰!
沙安然即刻意识到,在生理上驾驭褚照天,从情感上把控褚妈,那么,她在褚家的生活,将如鱼得水。
*******
此刻秦爽和鲍小娟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沙安然便向她们作出说明:
她猜两位姐姐想的是,请工人去酒店坐席,太大手大脚了。修复工程至少要十天半月,顿顿吃酒店,哪像居家过日子呢?对,他们不是来过日子的,正因为这样,头一顿饭才有讲究,要有里有面儿有分寸,订工作餐,八百一桌的标准,就可以。
“是人就有尊重的需求,对待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更要满足他们这一需求。”
“有一些人的确是给脸不要脸,可那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讲自尊讲自重的。”
“特别是靠手艺、靠劳力谋生的人,他们缺乏尊重,你敬他了,他更敬你。”
沙安然像在给三个人讲课,这顿饭吃的是面子、环境、重视。主人家敬重他们,多数人也就不好意思偷工减料,乱扔乱放,多半还会主动自觉地爱惜主家的一草一木。
“在酒店吃坏了肚子,索赔也能找着人,什么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且赔呐。”
“酒店靠的是客源,靠的是名声。一场官司,就能毁掉他们的生意。”
中午就在南门外的锦江和凤凰山两家酒店里挑一挑,他们做窝边草的生意,更不会乱来。凭神树叶儿的神,只要有眼力界儿的人,一定能看出养生馆今后的生意肯定爆火。来看病的人要吃要住,是笔不小的买卖,酒店会主动巴结,能给秦爽的工作解决不少的实际问题。
秦爽想,这小骚货在大学是学到了东西的。酒店每年联系会议、旅游团要花不少钱。
她拿到了酒店的业务,按闵晚晴制订的惩奖原则,作为经办人,能得到一半的回扣。
沙安然又向鲍小娟建议,饭前,请鲍姐姐给工人说几句,对他们表示感谢,相信大家能把褚家的修复工程当一回事。“别说请你们好好干活,干好了今后还找你们。不用强迫,不用许愿。他们要的是信任,只要干好了,又轻车熟路了,第二回主家自然会想到他们。”
而秦姐姐这一边呢,赶紧找帮工,下午把厨房的人员落实了,立即上岗,晚饭都在家吃,跟褚家的人一块儿上辅楼食堂吃,一天包两顿。
“让他们切身感受主家的平等意识,体力劳动者受的白眼儿多,他们会心生感激。”
这也能显示出主人家待人的素质。寻常人家不需要在工人面前卖弄素质。
可褚家不同,养生馆开在家里,那么,褚家和家里人的素质、气质、品格都跟养生馆今后的生意有关系。做每件细小的事情,要跟生意联系起来,把它做好,细节能决定成败。
比如说吧,大热的天儿在烈日下劳动,别人家里要表现关心,给瓶矿泉水就可行了。
要开养生馆的褚家,就不要这么马虎。做点绿豆汤、酸梅汤什么的,最好买些金银花、淡竹叶、荷叶菊花煮煮。跟中医有关联的花花草草,庭院园林到处也有。移动房子里不是有冰箱吗?利用起来,别怕费电,冰镇一些矿泉水。
秦爽带着讥讽味儿问道:“要发劳保,买保险吗?”
但她心里极其认可沙安然的说法。
当年秦巧在大学里要能学到沙安然这一狗肚子的东西,也不至于被褚照天害得发疯失踪。当年秦爽供秦巧上大学,可妹妹不上心,学习上还不如姐姐用功。
沙安然没有在意秦爽的酸意,当听不懂她的讽刺,一本正经地回答着。
“姐,那是施工单位的事儿,咱也不好插手。话说回来,现在的企业跟赛跑一样倒闭,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去了,劳动力过剩,咱用不着跟人抢工人。姐,咱要是为了一日三餐去打工,受到褚家这对待,会怎么想,会怎么工作?要是我,我就想给这家人当长工。”
她认为,当尊重和信任,超出人们的预期,能收到受宠若惊的效果。
“就像姜妈妈对我有一点好,我就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容的想法。”
沙安然两手抱在胸口,受宠若惊地看向她的姜妈妈。
褚妈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被这壶汤灌得迷了魂,脑子晕晕糊糊,心里甜甜蜜蜜。一辈子疼爱子女,可子女呢?一个残暴,一个呆傻,没半点儿称心如意。反倒是早上这个要求秦爽领来见面的姑娘,顿时让她有了找到亲生闺女的感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哎呀姜妈妈,我真没想到有一天能认识真正的艺术家。您好年轻,好有范儿呀!您美丽得这么纯天然,是褚照天用气功给您调养的吧?”
沙安然的马屁拍得也就一般,可神情是真挚的,天真无邪的。
褚妈看她脸上的惊喜和崇敬,决不相信是这年龄的姑娘能装出来的。
“她说出了事实。”褚妈的青春被粗劣而朴实的马屁激活了。
*******
早上秦爽见识过沙安然捧臭脚的水平,不想再听她肉麻的废话,便扔出一道难题——
“妹妹,去财务找李尚铭,看她舍不舍得拿钱订席。”
“姐,今天情况特殊。话是我说的,可我不抢风头,你要是不乐意我付,就你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