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顾先生,真是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临时在外面开了个会,耽搁了一下,让您久等了!”陈殊芬一进来,就带着爽朗的笑容快步上前,主动伸出手。
“芬姐客气了,我们也是刚到。”顾远伸手与她轻轻一握,触手温润,力道适中。
陈殊芬的目光快速地在顾远身上扫过,似乎在评估着这个写出《遥远的他》的年轻人。她的视线在旁边的李晓红身上停留了不到半秒,便自然地移开,仿佛只是随意一瞥,但顾远知道,这短短半秒,足够她做出初步判断了。
“我的助手,李晓红。”顾远简单介绍道。
陈淑芬点了点头,笑容依旧,但注意力显然已经完全集中在了顾远身上。
三人落座,之前的阿昌又进来添了茶水。
“顾先生真是年轻有为啊,”陈殊芬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欣赏,“《遥远的他》这首歌,现在可是红遍香江了。我们华星上下,对顾先生的才华都是非常佩服的。”
“芬姐过奖了,运气好而已。”顾远客套了一句。商业互吹的环节,他并不陌生。
“运气可写不出这样的歌,更调教不出阿友现在这种独特的味道。”陈殊芬笑着摇摇头,话锋一转,“说实话,我们对阿友这位新人非常看好,也很希望能和顾先生的公司‘星光娱乐’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把他打造成未来的巨星。”
顾远身体微微后靠,看着陈殊芬:“深度合作?芬姐指的是……”
“当然是全方位的合作。”陈殊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包括阿友后续所有唱片的制作、发行、宣传,以及他的经纪合约。我们华星拥有全港最顶尖的资源,TVB的平台,劲歌金曲的榜单,还有成熟的艺人培养体系,这些都可以为阿友所用。只要顾先生点头,我们保证能把他推上最高峰!”
这话说得很有诱惑力,几乎是把一块巨大的蛋糕直接摆在了顾远面前。但顾远却像是没看见一样,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听起来很不错。”顾远点了点头,却话锋一转,“不过,芬姐,我们对阿友的规划,可能和华星的常规模式不太一样。”
“哦?愿闻其详。”陈殊芬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她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还能说出什么花样来。她见过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少,但大多恃才傲物,或者眼界有限。
顾远没有直接谈阿友,反而聊起了更宏观的东西:“芬姐,你觉得未来十年的香江,乃至整个华语娱乐圈,会是什么样子?”
陈殊芬微微一愣,没想到顾远会突然跳到这个话题,但她反应极快:“当然是群星璀璨,竞争更加激烈。唱片业会持续繁荣,电影市场也会……”
“不止。”顾远打断了她,“我认为,未来的娱乐产业,‘造星’的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单纯靠唱片公司挖掘、培养、然后砸资源硬捧的模式,效率会越来越低。”
“那顾先生认为,未来的模式是?”陈殊芬身体微微前倾。
“互动,参与感,还有……话题性。”顾远吐出几个关键词,“未来的粉丝,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他们渴望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所以,一种新的模式会出现,或者说,一种旧模式的升级版会出现——那就是‘选秀’。”
“选秀?”陈殊芬皱了皱眉,“选秀节目,电视台一直在做啊,像《欢乐今宵》里就有类似环节,还有各种歌唱比赛……”
“不,我说的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比赛。”顾远摇了摇头,“我说的是一种产业化、规模化、极度商业化的选秀模式。它不仅仅是选拔人才,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娱乐盛宴。通过设置悬念、制造冲突、讲述选手故事,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手的人气和商业价值被迅速放大。电视台赚取收视率和广告费,唱片公司签下最有潜力的选手,赞助商获得品牌曝光……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闭环。”
顾远侃侃而谈,将后世已经玩得炉火纯青的选秀造星逻辑,结合这个时代的背景,简明扼要地阐述出来。他没有透露具体的节目策划细节,比如投票机制、赛制设计、真人秀元素的运用等等,只是点出了核心的商业逻辑和运作理念。
饶是陈淑芬这样见惯风浪的人物,听完顾远的这番话,也不禁陷入了沉思。顾远描述的这种模式,比现有的歌唱比赛要复杂、也系统得多,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让她隐隐感到兴奋。她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掘和推广新人,顾远的想法,无疑给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顾先生的见解……确实很独特。”陈殊芬由衷地赞叹道,“将选秀做成一门大生意,这个思路很有意思。”
“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顾远适时地收住,没有再深入,“说回阿友。我们‘星光娱乐’虽然是新公司,但我们对艺人的规划有自己的坚持。我们希望阿友能保持他的独特性和创作的相对自由度。”
陈殊芬立刻明白了顾远的意思。兜了一大圈,谈选秀,谈未来,最终还是落回了阿友的合约问题上。顾远这是在告诉她:我有造星的能力和想法,不一定非要完全依赖你的平台;阿友是我的核心资产,我不会轻易把他完全交给你。
“我明白顾先生的顾虑。”陈殊芬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重新变得职业化,“香江的唱片公司,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运作规则。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华星非常有诚意和‘星光娱乐’合作。关于合约的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接下来的时间,就变成了顾远和陈殊芬之间关于阿友合约条款的“拉扯”。
陈殊芬自然希望签下长约,将阿友彻底绑定在华星的战车上。但顾远态度坚决,只同意签短期的唱片发行合约,并且要求保留对阿友音乐制作和形象定位的主导权。
顾远很清楚,华星背靠TVB,资源雄厚,尤其是在电视宣传渠道上,无人能及。现阶段,他需要借助华星的平台,让阿友和“星光娱乐”迅速打响名气。但是,他也深知邵氏和TVB一脉相承的“工厂制”模式,艺人一旦签下长约,往往会沦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被过度压榨,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他可不想未来的歌神,早早地就被束缚住手脚。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旁边的李晓红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缓和,顾先生和那位芬姐说话都很快,很多词她都听不太懂,但能感觉到两人都在争取着什么。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华星拿到了阿友首张专辑的独家发行权,并享有后续专辑的优先合作权,但合约年限被严格限制。顾远则为阿友争取到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自主权。
“顾先生,虽然这次没能签下你的经纪约,有点遗憾,”临近结束时,陈殊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但我相信,我们未来一定还会有很多合作的机会。我对你刚才说的那个‘选秀’模式,非常感兴趣。”
她真正的目标,其实是顾远这个“内容生产者”。签下阿友固然重要,但如果能把顾远这样能源源不断创造出优质内容的人才招至麾下,那才是真正的挖到了宝藏。可惜,从刚才的谈话中,她已经看出,顾远这样的人,绝不可能甘居人下。
“合作当然可以,而且我相信,会非常愉快。”顾远笑着回应。他同样需要华星的渠道和资源,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他未来的布局至关重要。
事情谈妥,气氛也轻松下来。顾远和李晓红起身准备告辞。
就在他们走到会议室门口时,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二十岁出头,身材微胖,圆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步履匆匆,差点和顾远撞个满怀。
“哎,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小胖子连忙道歉,抬头一看是陈淑芬,赶紧站直身体,“芬姐!”
“什么事?”陈淑芬看了他一眼。
“导演那边催着要剧本……”小胖子回答。
“这位是顾远顾先生,‘星光娱乐’的老板,《遥远的他》就是顾先生写的。”陈淑芬随口介绍了一句。
小胖子闻言,眼睛一亮,连忙看向顾远,伸出手:“顾先生你好!久仰大名!我叫王京,是公司的一个小编剧。”
顾远看着眼前这个略显憨厚的“小胖子”,目光微微一凝。
王京?
未来的鬼才导演,香江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顾远伸出手,和他握了握:“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