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归根结底,朱元璋赐予藩王大量财物,并非让他们安享生活,而是为了防范外敌。
直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大明初建,百姓困苦,国库空虚,所以我们多次提醒你们,要勤俭持家,切勿一朝得势便沉溺于奢华享乐。
我们无法给予,大明无法给予,大明的子民也无力承担你们的富贵荣华!
等到将来国家富足强大,再赐予富贵亦未尝不可,但如今绝无可能!若诸位不愿继续为官,尽可离去,我们绝不会强留。"
将范敏押下后,朱元璋继续训斥群臣,目光如炬地扫视全场,连那些充数的勋贵也未能幸免。
李伟听至此处,心中忽生波澜,莫非今日真有意外之福?
念头一起,李伟便迈步出列,准备上奏辞官归乡。
朱元璋冰冷的眼神瞬间锁定了李伟。
李伟浑身一颤,急忙止步。
“面对朱元璋这种冷面君王,示弱又何妨。"李伟暗自宽慰自己。
早朝在压抑的氛围中匆匆收场,朱元璋愤懑地返回乾清宫。
朱元璋刚离去,李伟便拔腿逃窜。
他察觉到文臣们投来的目光透着敌意,担心被围攻。
尽管李伟跑得飞快,身后的老太监徐寿却更快,费了好大力气才追上他。
“李大人留步,呼……呼,陛下召您觐见!”徐寿气喘吁吁地喊道,心中暗骂这小子为何逃跑。
李伟回头望向追来的徐寿,停下脚步问:“陛下要见我?能不能改天?”
今日朱元璋情绪不佳,刚受斥责像乞丐一般,正无处发泄,急急召他过去定不是好事,怕是要拿他撒气。
“李大人说什么话,陛下召唤怎能推脱?速随我来!”徐寿不容拒绝地拖着李伟前往乾清宫。
来到门外,未入内已听见殿内乒乒乓乓摔东西的声音。
李伟止步说:“徐公公,改天如何?天色已晚,陛下也该歇息了。"
徐寿瞥了一眼西斜的太阳,不理睬李伟。
“陛下,李大人已到。"徐寿在外恭敬禀报。
“叫他滚进来!”
李伟磨磨蹭蹭地进门,远远地行礼:“参见陛下……”
“你是傻了吗?弹劾的奏章为何不私下交?”
李伟还未行礼完便被朱元璋打断。
“这样不合规矩吧?”李伟低声回应。
“有何不合规矩?你是内阁大学士,直接送内阁处理再递上来不就好?何必当众拿出来惹人厌?”
李伟恍然大悟,是啊,我可是内阁大学士,好久没去内阁了,都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内阁少了他照样运转自如,与他在此时并无两样,他忘记了内阁,或许内阁中人也快将他遗忘。
“你这蠢货,你知道你这一举动得罪了多少人吗?那些文臣定会恨你入骨!真是糊涂至极……”
李伟心中冷笑,这不是你一直想看到的吗?
若是换作以往,李伟如此冲动,朱元璋必定会龙颜大喜,在朝堂上对他大力夸奖,并且顺势让他陷入更深的困境。
然而自从马皇后提及安庆的事情后,朱元璋的态度就悄然发生了变化,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后,丈夫早逝,她将来孤苦无依。
虽然嘴上总是说着李伟这样的货色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但朱元璋心里清楚得很,李伟是个有才能有能力的人,甚至可以说是那种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就必须除掉的存在。
而且这个穿越者在大明毫无根基,要是能招为驸马,与自己成为一家人,那将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有了这个念头后,朱元璋便开始在明里暗里着手准备,以前是挖坑,现在则是不断提醒,希望他能明白过来,从困境中走出来。
可这傻小子不仅不领情,反而一头扎进去,根本拦不住!
当然,这只是朱元璋生气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在朝堂上受够了被当成乞丐般羞辱,只能把怒火发泄到李伟身上。
不过李伟这次的行为并没有错,朱元璋自己也痛恨贪官污吏,他刚才在朝堂上的发言完全出自真心。
李伟被他的大嗓门震得耳鸣,就知道这次来准没好事,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只是找个出气筒。
骂了半天,朱元璋终于消了气,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你是怎么发现范敏家每年花销如此庞大的?”
待心情稳定后,朱元璋又问起正事。
“啊?哦,这个啊。"
李伟原本对朱元璋的斥责充耳不闻,此刻突然被问及正题,一时愣住,缓过神来后才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