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的德化街从1905年开始,成为绿城市场繁荣的符号。
作为一个火车拉过来的超市,德化街临近火车站也是一同繁荣起来。
1985年的德化街还没开始改造,到1987年开始,德化街进行旧城改造,亚细亚商场、百货大楼、三得利商场、德化街浴池、妇幼用品大楼、刘胡兰副食品大楼等商业项目林立。
德化步行街与周边的商业网共同组织了二七广场、火车站广场商圈。
德化街的改造筑就了一个新的商业巨头——亚细亚,开启了商业变革的绝唱,名震全国的二七商战由此开始。
不过现在就是机会,给赵小海的机会。
昨天李强说有个人想把自己的房子卖掉,赵小海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但是李强一说这个人想出国,才把国内房产变卖,赵小海瞬间相信了。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出国热,有很多无脑的人就是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
赵小海骑着摩托车来到德化街,找个地方存车。
存自行车需要5分钱,存摩托车要一毛钱。
这时候可并不安全,丢车是常有的事,即便不偷车,拧你个铃铛盖之类事情也让人也腻歪不是。
走进德化街,入眼看到连片的摊位,两边商铺开门营业,很多人背着大包小包的来进货,口音各种各样,外地人不少,已经显出繁华迹象。
从外地客商如此多这个情况就能看出,德化街的生意已经做出去了。
针头线脑,
纽扣拉链,
儿童服装,
手绢围巾,
竹篮竹凳,
花边松紧带
总之都是一些小商品。
还有就是饭铺、裁缝铺、汽水摊、香烟摊、旧书摊、糖人摊什么的。
两边是林立的电线杆子和乱糟糟的电线。
但是来来往往的人,也在无声地诉说着城市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赵小海在约定的街边一家临街茶馆喝茶,思索着最近的商业布局。
李强领着一个穿着考究,神色略显焦急的男人过来。
男人正对着身边的朋友高谈阔论:“我跟你说,国内现在虽然也在发展,但跟国外比起来,那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国外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你有本事,随便捡捡都能发财。我这次是铁了心要出国,把国内这些资产都处理掉。”
见了赵小海,男人上下打量一番,见他穿着虽朴素但干净整洁,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明,就觉得赵小海是真的想买,不想其他买家,光问不成交。
中间人介绍男人姓王,俩人寒暄了几句开始进入正题。
赵小海主动上前搭话:“王老板,听您说要处理资产,不知您都有些什么产业?”
王老板说道:“我在这德化街有个临街商铺,地段那是没得说,人流量大得很。我着急出国,想着赶紧便宜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