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个生意啊,得从源头供应链说起。我在沿海那边有可靠的货源,他们能给我提供各种好看又实惠的手表等货物。
这些手表会通过汽车运到咱们这儿,这就是中转站,也就是这个仓库。
然后呢,我会把这些手表卖到像少林寺门口、旅游景区这些地方,这就是销售终端。
李强,以后就在这中转站帮忙,负责接收和转运货物,明白不?”
李强听得十分认真,不住地点头:“大哥,我明白了。就是把运来的货在这儿收好,然后按照你说的,再送到该送的地方去,对吧?”
赵小海满意地说:“对,就是这样。不过这中间还有个关键,就是要懂得避险。比如说,要是听说有检查的,或者有什么风吹草动,你得赶紧把货物藏好,别让人发现了。这事儿要是出了岔子,咱们都得倒霉。送一次货给你5块钱的跑腿费。”
李强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郑重地承诺道:“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小心谨慎,不会出问题的。”
“张磊,你负责咱们体育场门口那个摊子,这个摊子给你百分之十的股份,以后李强给你供货,你不要来回跑。在体育场附近找个旅社住上半月,等运动会结束的时候再把摊子给撤掉。”
听到有百分之十的干股,李强很兴奋,因为他知道这里面的利润空间,加上在少林寺门口操作了几天,真的是财源滚滚,现在当了合伙人,自然是心里满意。
“齐武,你负责仓库,就在仓库里面住下,一定要看好货物,火车站附近的小偷小摸的人要是来,你不要留手,一定要给他们狠狠地教训。仓库里的东西,每卖出去一件,就给你一块钱的好处费。”
齐武不善言辞,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看自己三个下属领会了自己的意思,赵小海开始手写了一份简单的管理制度。
哪怕人再少,管理不能随便,不然最后会闹矛盾,还是提前规范好。
从入库出库的三联单,到钱财上交的时间,赵小海简单的列出来10来条。
目前是够了,以后再发展不断改进就行了。
赵小海看着空空如也的系统钱包,只是感慨钱真不经花,明明已经赚了好几万了,一进货一到手又成了穷光蛋。
这还是做了一点小生意,要是规模扩大了,需要的周转资金可是海了去了。
等把生意安排妥当,赵小海施施然的回家。
看到小卖部越来越热闹了,也算是一个基业,毕竟是个正当生意,慢慢的做大,不需要急。
哪怕是小卖部一天只能挣几十块钱,也要好好地经营下去,做投机倒把生意有时候会赚钱,有时候可能亏得血本无归,最起码有小卖部在,不至于吃不上饭。
郑小雪完全把小卖部当成了自己家,人也是越来越开朗,对于一个没找到归属的人来说,这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地盘了。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着,运动会也是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人来,体育场门口的摊子生意算得上是火爆,日收2000块钱就是正常营业额。
武校那边,一个星期结算一次,每周大概能带来1万多块钱的利润。
几个下属也被锻炼出来了,张磊现在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武夫,系着腰包戴着蛤蟆镜叫卖商品,和普通的小老板没啥区别。
进步最大的就是李强,毕竟是少年,可塑性强。
他从一个迷茫的少年,成长为赵小海商业帝国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有一次,突然传来消息,说市场监管部门可能要对火车站附近的货物进行检查。
李强得知后,迅速行动。
他先将仓库里显眼位置的货物转移到了自己的住宅中,又用一些杂物将装进去进行掩盖。
然后,他把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当检查人员来到仓库时,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检查过后,李强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赵小海,赵小海对他的应变能力赞不绝口:“李强,干得漂亮!这次要不是你反应快,咱们这损失可就大了。好好干,很快就能成为合伙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小海的商业链条愈发稳固。
从源头供应链源源不断地运来新款手表,经过中转站的高效周转,迅速抵达各个销售终端,变成了一沓沓的收入。
就在赵小海想着下一步要干啥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不想见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