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夫人兴致勃勃,“走,咱们钓鱼去!”
崔老夫人一愣,“钓。。。钓鱼?”
谢老夫人拉住她的手,“哎呀,走吧,可有意思了,比绣花好玩多了。”
柳雪梅无奈从屋里探出头来看了片刻,林老婆子和两个老夫人是越来越能玩到一块了。
只能远远叮嘱两句,“娘,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
学堂的钟声阵阵响起。
崔家小孙儿趴在学堂窗台上打盹,梦里全是麦芽糖的甜香。丹娘子的戒尺轻轻落下,却在触及他发顶时,化作一片飘落的槐花瓣。
讲课的尾声还没落下,便到了要下学的时间。孩子们孩童们顿时如脱笼的雀儿往外跑,书院的食堂传来王兰的喊声:“慢点跑,新蒸的槐花糕还有多得很!”
谢承宇看着今日才新来的崔家两个小子,只局促站在一旁,偷塞给他们俩半块麦芽糖。
三个小脑袋凑在水渠边,看糖块在春阳下化开金黄的蜜。
“要这样舔。”谢承宇示范着伸出舌头,“像小猫喝奶似的,这样才越吃越好吃。”
崔家两个小儿也学着谢承宇的做法,他们好奇问:“承哥哥,你们来到这里多久了呀?”
说到这个谢承宇可就神气起来了,他昂首挺胸道:“我们是最早到永和城的人,我还去过好多好多地方!”
“有小溪,里面好多鱼,还有螺蛳和青蛙。还有小山坡,我之前在上面掏了一窝野山鸡蛋。。。。。。”
谢承宇道,“怎麽样,今後带你们去玩!”
崔家小儿满脸兴奋,举起手高兴道:“好!一起去玩!”
暮春的风裹着炊烟掠过晒谷场。
二十口陶瓮煨着山菌老鸭汤,王大花蹲在竈台後添柴,火光将她的影子投在土墙上,竟显出几分圆润。
柳雪梅挨个掀锅盖查看情况,发现每一个陶翁里的水都已经开始沸腾,便道:
“多谢王婶专门来厨房帮忙看柴火。”
王大花这些天总在附近转悠,观察了几日见她实在没有恶意,便准许让她进厨房来烧火,王大花高兴,日日都准时来。
村里人看她也不再带着异样的眼光,路上遇着了也会打招呼。
“这瓮给守城的,要多撒点油花。”柳雪梅说着,掀开其中一个陶翁,多放了半勺油水进去。
崔三姑娘和朱秀儿仍旧结伴推着板车去送吃食,守城的汉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知足的笑,也更为专注了。
*
崔家。
崔老夫人很久没有过这样真切的笑脸了,她兴致勃勃回到家里,几个仆从婆子看到老夫人回来,刚想迎上去,就见老夫人两只手各拎着一条鱼,那鱼鲜活无比,尾巴还在不断摇摆。
婆子们吓了一大跳。
崔老夫人道,“还在愣着干什麽,快去拿个桶来,将这鱼儿装进去。”
小厮立马找来一个大桶将鱼给装起来,看着崔老夫人满手的泥泞,脸上竟然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崔老夫人拍着手直道:“这几十年来真是白活了一趟,竟不知这钓鱼才是最解闷的乐子。”
崔老夫人的近身婆子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可不是嘛,老夫人开心,咱们下次还去!”
“得邀请谢老夫人和林老婆子一起,整整齐齐的,那才有乐趣。”崔老夫人道,“我得先梳洗一番,瞧这一身脏的。。。”
崔家小孙儿就是在这时举着竹风车冲进来的。孩童发间插着野鸡翎,裤脚还沾着泥巴:“祖母!我今日射箭中了草靶红心!”
崔凌忽然神秘兮兮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油纸揭开,竟是半块咬过的麦饼。
“跟狗娃换的。”他眼睛亮晶晶,“他说这是永和城最好吃的饼,我要带回来和祖母一起吃。”
崔老夫人心中宽慰,摸了摸孙儿毛茸茸的脑袋。
擡眼看到屋外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在晚风里起伏,四下静谧。她忽然想起离乱时焚毁的百亩良田。
此刻却觉得,再贵重的翡翠冠冕,也比不上这顶浸透汗水的草帽。
崔老夫人温柔笑着,“好孩子。”